论中西关系,谈外交国情
——记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
2011-12-01 08:00

  2011年11月23日,位于九龙沙田的香港中文大学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绿树婆娑,白楼错落,山海相映,不愧为亚洲最美的校园之一。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嘉宾访港的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来到了中文大学行政楼祖尧堂,应邀面向师生们作了一堂公开讲座。

刘大使演讲

  圆形阶梯式的祖尧堂,以中文大学首任校董会主席关祖尧命名,巧合的是现任校长为沈祖尧教授,两者同名。祖尧堂四周墙上环列着历任校监和校长的油画肖像,其中包括诺贝尔奖物理奖获得者、前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先生,正面校徽上方则悬挂着专门为刘大使讲座制作的大幅背景板,早早来到的一百二十多名师生使会场几无虚席。

  在沈祖尧校长亲自介绍并致欢迎辞后,刘大使发表了题为《构建新型的中西方关系》的演讲。刘大使首先表示这是他近两年来第一次到中国的世界前百强大学作演讲,而且第一次用中文,以前在英国著名大学讲台上感到很自豪,今天在中国、在香港的一流大学讲台上更加感到骄傲。刘大使祝贺作为“60后”的香港中文大学在建校不到50年里进入世界大学前50强,同时祝愿香港的大学不断提升其在世界级高等学府中的地位。刘大使热情洋溢又不乏风趣幽默的开场白顿时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离。

  刘大使接着回顾了中西方关系近一百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强大,再也不是“东亚病夫”,香港与澳门都已先后回归祖国,中西方之间不平等历史已经被彻底改写。同时,中西方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空前活跃,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不断加强。刘大使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将其置于中国外交全局中重要位置,近年来不断加强与英国、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致力于与美国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刘大使也指出,中西方关系的发展并不稳定,时有分歧和矛盾,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西方的心态问题,不习惯、不适应中国的发展,担忧和焦虑感上升,因而近年先后提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棒杀”和“捧杀”兼而有之;二是西方不能正确对待中西方之间的“不同”,总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总想把自己的一套强行推销给别人。

  刘大使继而提出处理好中西方之间问题的关键是三条:首先是西方积极看待中国的发展,将中国的发展视作机遇,而不是威胁,减少对中国不必要的担心。其次是加强民众间交流与沟通,增强西方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了解中国的现代与进步,了解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再者是妥善处理分歧。刘大使以苹果和微软两个系统为例,强调尽管两者并不兼容,但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各自不断推出最新版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今天的中西方关系同样应当如此。刘大使生动的诠释使听众们连连点头称是。

  刘大使进一步引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的主要思想,对中西方关系进行了更广阔和宏观的构想,强调构建未来的中西方关系既要根据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也要结合当今的时代潮流;既要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教训,也要借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髓。刘大使指出,新型的中西方关系应当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和平发展,抛弃“冷战思维”,打破“国强必霸”的历史经验,中西方和平共存、和平共处、和平共富、和平共强;二是合作发展,中西方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共同利益,实现同舟共济、互利共赢;三是和谐发展,中西方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应该相互包容、存同求异,应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最后,刘大使表示,正如高锟先生发明的光纤技术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今天中西方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双方都应伸出双手,握在一起,真正成为合作的伙伴、坦诚的朋友,共同构建新型的中西方关系。刘大使的演讲赢得了全体听众长时间的掌声。

  刘大使的到来,对于渴望了解国家外交第一手情况的香港中文大学师生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会,因此,提问非常踊跃,时间一再延长。一位女生问,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持与欧盟的良好关系,又不损害中国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刘大使表示,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合体,欧盟摆脱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欧债问题,中国一方面强调欧盟的问题主要还得靠欧盟自己来解决,并一直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对危机的努力,鼓励欧盟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中国加大与欧盟各国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加大进口和扩大对欧盟国家的投资,促进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比如,英国对华出口去年增长了40%多,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中国对英国的投资这两年增长也很快,双方正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合作。

  有一位学者问,日前有报道说,在是否出手救助欧洲问题上,中国向欧盟提出了三个交换条件,即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支持增加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和投票权,这是否确有其事?刘大使回答说,这种利益交换听起来就不是中国外交的风格,没有大国风范,反而像是商人在做买卖。刘大使风趣的回答引起了大家的笑声。刘大使接着详细剖析了这三个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强调前两个问题早就应该解决,欧盟应尽早做出明智的政治决断;后一个问题则不仅涉及到中国,还涉及到众多新兴经济体,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机制改革应当反映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逐步扩大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

刘大使答问

  有同学问,如何看待非政府组织在中西方关系中的作用?刘大使表示,英国就有不少致力于促进中英关系的非政府组织,如“英中贸协”、“48家集团俱乐部”和“筷子俱乐部”等,自己就经常参加这些机构举办的活动并发表演讲。刘大使进而指出,中西方关系不仅是政府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民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只有民众增强对中国的了解,才能推动本国政府和议会更加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当前,中国和英国正筹备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其中一个理念就是在政府指导下,开展更广泛的人民之间的交往,推动教育、文化和体育等各领域的合作,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完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有一位教授问,香港及中文大学在构建新型的中西方关系中可扮演什么角色?刘大使表示,香港背靠祖国,面朝世界,过去香港是中国的窗口,对外交往的渠道,今天,香港仍然可以发挥中西方经贸合作的桥梁作用,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西方中小企业到中国投资服务。同时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汇之地,西方通过香港可以弥补对中国了解的缺乏,中国通过香港也可以了解西方潮流,因此香港也是中西方之间的一座文化桥梁。香港中文大学致力于“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两文三语”教育富有特色,国际化不断迈进,希望香港中文大学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联结中西的著名学府。

  刘大使还回答了师生们关于人民币汇率、中英司法交流与借鉴、中外官员形象比较等提问。

  刘大使一气呵成的演讲和精彩纷呈的答问,既体现出中国外交官的拳拳之心,也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精彩阐述;既是一场外交讲座,也是一场国情讲座。因而,从讲座结束时的热烈掌声中,不难感受到,香港中文大学师生们表达的既是对刘大使的衷心感谢,更充满着对中国外交的热切期待和国家发展的美好憧憬。

附件: